2017年9月17日14点20分,我写下了这段话,同时距离201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截止还剩不到十个小时的时间。这次建模的结束,也将标志着我本科阶段的建模生涯画上了句号。
记得第一次参加建模时,与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在同一时间开始竞赛,心中充满着激动与紧张。
每年建模竞赛时期,总会涌现出许多个建模赛题讨论群,刚开始大家会相互询问解题的思路,源程序解析,中间也有参杂着有偿贩卖建模数据或赛题思路的“小商人”。最后要在服务器上提交论文的时候,服务器总会不堪重压的奔溃掉,这仿佛成了历年比赛的固定套路。
“建模从选题到换题,从换题到瞎编,从瞎编到提交”,这应该是每年搞建模最喜欢自嘲的一段话。是的,从前年B题的滴滴打车,到去年A题的船舶停靠系统,再到今年B题的拍照赚钱方案,每一年的建模题目,A题总是专业性最强,也最能吓住队员的,相反B题看起来总是那么亲和,看起来好像是专门为自己量身打造的题目,然而当把B题深入探讨后,才发觉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命题人不是傻子。因为B题要考虑的附加因素太多,而且数据量总是那么庞大,队员在处理这些数据的时候,也逐渐地消耗着队员的耐心和精力,最后是打击信心。
建模最常用的软件,就是MATLAB、Lingo、SAS这三件套了,当然如果有需要还可以用R、Python去解决。在建模期间,最常见的模型算法就是灰色预测、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BP神经网络、模拟退火算法等,还有Logistic回归预测、马尔代夫模型等。因为对这些模型的了解,让我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大概明白了为什么那些商场、运营商总是推出一些特别优惠的方案活动,反而生意更好,而不用担心他们破产——原来背后他们都已经用数学建立模型,预测好了收益和风险。
参加了三次数学建模国赛,几乎每年都像程序设定好了一样,在第二天中午精神崩溃,充满迷茫,心情压抑。可是,当我问我自己,既然这么累,为什么还要坚持参加呢?——我想是因为我享受这建模的过程。
和队友讨论问题的解决思路,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再配合一定的科学计算更具有说服力。我很喜欢那种带着适当的压力,在网速比较好的机房,现学现卖一些要用到的算法和模型,因为这样我觉得我的效率比较高,也在学成之后更加有成就感。当然,有成就感也会伴随着失败,几乎每次比赛进行到中后期时,我都会感到离完成论文的目标遥不可及,有好几次想着中途放弃,但看到队友仍然在电脑前处理数据,尝试建模,演算过程,我就会不知不觉的坚持下去。或许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毕竟和一群小伙伴三天三夜共同做着一件事,也未尝不是一次心灵上的旅途。
三天三夜的时光转瞬即过,本科阶段的建模生涯就此结束。在这里我不仅锻炼了我的学习能力,与团队的沟通,领导能力,而且培养了我严谨的求学态度,也对论文的写作有了一定的热身练习。最重要的是,它让我懂得了,其实我们现在所走的路,总是在白夜中交替进行着,我们的能力也因此会在这希望与失望交织在一起的螺旋式楼梯上缓慢上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