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编程
记得第一次接触编程是上高一的时候,那时的我懵懂无知,但对周围充满着好奇,尤其是科技。当时学校的机器人兴趣小组招人,我稀里糊涂的就进去玩。当时我以为是焊板子连线路,谁知道刚一进教室就让我们开始学习C语言,用Turbo C写程序。当时白天上课,中午在实验室内做俯卧撑(因为一道题做错要做一百个俯卧撑,所以当时我中午基本都是在做俯卧撑度过的),晚上写作业兼用纸写程序。
我想就是从那时起我才明白,原来电脑不光是可以用来打游戏、做网页和打字,还可以玩更深层的东西,所以考大学选专业的时候毅然选择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结识牛人
刚入大学的时候,碰到了一位胖胖的湖南朋友,他所理解的编程比我的要更深,后来才知道原来他从初中就开始写程序,高中时斩获全国信息学奥赛一等奖。他是我编程路上的第一位引路人。
多次遭遇挫折
第一次挫折是在和他(指湖南朋友)的对话上,总是觉得年龄差不多,但差距太大。记得当时他手中经常翻阅的两本书,一本叫《C++ primer》,一本是刘汝佳的《算法艺术与信息学竞赛》,为此我还专门借过来看。
大二时准备编程竞赛,第一次觉得自己智商被碾压,许多题目解题思路理解,但就是写不出,写出来后也有数不清的bug,当时给我的打击特别大。有时候甚至开始怀疑起人生,学编程有什么用?学算法有什么用?学计算机专业又有什么用?
打开通向外面的窗户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将“孰能生巧,勤能补拙,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句话当做我的座右铭,激励着我不断前进,不断成长。
从一天恍恍惚惚吃饭睡觉中荒废过去过渡到在实验室刷OJ找题解看书总结到博客里;从闭门造车的困境到不断与各大学校的高手请教;从开始以学校内排名靠前为目标到超越学校所有人为起点;我在逐渐思考的过程中完成着一次又一次的蜕变。
去北京参赛的收获
去北京参加决赛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你可以看到一小时写完提前交卷走人的;也可以看到赛前就已经准备了自己写好的模板的选手;也因此结识了一位在北邮读研的朋友。和他们的沟通,我收获了更好更新的学习方法,也拓宽了我的眼界,为以后做足了更完善的规划。
靠自己
以前我总想着要是有XX大神在我身边就好了,有XX大佬一直带着我就更棒了。殊不知这就像爬山虎,爬的越高,对墙的依赖也就越高,结果发现,离开了墙,我什么也不是。
不要把大神想的那么高不可攀,也不要把自己想的这么愚不可及,做一个简单的人,平和而执着,谦虚而无畏。
思维的转变,注重健康
不管再怎样钻研技术,记得一定要注意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这句烂掉牙的话,曾经的我对此不屑一顾,现在却明白,不能用健康去换成长,不然到最后就没有命去享受。
犹记得大二时在辅导员自习室呆到凌晨四点,写程序查资料经常搞到凌晨三点,结果第二天醒来上火长痘痘,每天都很难受,现在的我就算比别人慢点,也要有保质保量的睡眠。
与世界同步
大学毕业后,我拿到了一家公司研发岗的offer,入职第三周,在部门内有位大佬说的话我记忆尤新,他说“模仿一个写出来你也不会懂原理是什么,自己搞清楚原理,即使学的不那么好也比抄的能学到更多”。
我想,虽然我的大学四年已经结束,但我的编程生涯在历经了四年的重重洗礼,踩过的坑,走过的路,现在也依旧会继续持续稳定的走下去,只是会比以前走的更加迅速,更加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