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飞的章鱼

熟能生巧,勤能补拙,静能生慧;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今天和@hanxu老友聊起以后想从事的工作,借此情形记录下来,不知未来十年或二十年可否实现。

我的理想生活,必须要自由,自由到不需要按时打卡上下班,不需要将自己的身躯固定在格子间里,不需要看某些人的脸色行事,不需要维持表面装出来的微笑表情,不需要整天盯着手机收发消息;

我的理想生活,必须要充实,充实到可以尽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它带给我的快乐远远超过这件事的本身;

我的理想生活,必须要有它所存在的意义,而这样的意义我也在不停的寻找,六年的时间里,我放佛找到了些许轮廓:我可以尝试翻译国外的经典书籍,首先要要求自己的翻译水平达到一定的境界;我可以做多次不求回报的志愿者;我可以走遍千山万水,拍下别人只能在电视前看到的美景(比如抖音的韩船长);

我的理想生活,必须要与美食同行,我要吃遍大江南北的特色小吃,品尝奇特的酸甜苦辣咸,就像生活的各种滋味一样;

阅读全文 »

“离开你我才发现自己,那爱笑的眼睛,流过泪,像躲不过的暴风雨….” ————林俊杰《爱笑的眼睛》

离开学校

虽然离开学校已经两年了,但我偶尔还是会规划自己的暑假生活,想着7月去哪玩,8月去吃什么…等等,我不能做梦了,我已经没有寒暑假,oh shit !

我时常还是怀念上学的时光,没有人打扰的实验室 & 图书馆四楼的计算机专业书架和三楼的文学小说书架 & 800一年的宿舍和食堂5元的两荤一素一汤 & 良师益友…

离开家人

阅读全文 »

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存在——没有Bug的项目。

从2019年开始至今,在一个项目上做了快一年了,永远不存在——没有Bug的项目,这是我最终顿悟的。

从最初的服务架构设计->编码->调试->单元测试->联调测试->加大压力测试->改Bug->改需求->改代码->继续测试,不断循环往复,像一个永远不会break的循环语句,我慢慢体会到了时间流逝的太快,不知不觉我已经是一个工作经验有两年的职场人了。

这两年带给我最大的变化就是来自心态的变化,我仍记得我初入公司时,那种兴奋和好奇占据了我的灵魂,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想尝试,到慢慢的这具皮囊被迷茫和空虚所填满。

我一直想写出一个没有Bug的项目,然而当我发现,原来曾经的功能可以转化为现在的错误的时候,那么剩下我所做的一切都不重要了。

阅读全文 »

国庆期间去了一家新疆人开的新疆饭馆吃抓饭,一点也不正宗,尽是米饭,还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准备食材

红萝卜两根,(皮牙子)洋葱一个,鸡翅根7-8个,盛一碗米饭泡着。

红萝卜切成条,洋葱切成片,鸡肉切成块。

开炒

阅读全文 »

周末尝试下载书籍的方法,在此做一整理:

方法一,在亚马逊商城下载

只要kindle绑定了亚马逊账号,在亚马逊购买的书籍就可以在kindle上阅读。

方法二,用数据线

用和kindle匹配的数据线连接到电脑上,然后将电子书拖到kindle的文件盘里。

阅读全文 »

题目链接

https://leetcode-cn.com/problems/number-of-good-pairs/

题解

方法一,暴力法

先声明一个计数值count作为返回的结果,然后从数组下标0开始,挨个遍历下标0之后的值,接着做判断,如果两个值相等就将count加1,否则继续循环,直到结束返回count值即可。

阅读全文 »

昨天下午,我意外在朋友圈看到一位之前在上海EA做图形渲染的前辈,跳槽去了一家创业公司——鹰角网络,出于好奇,我询问其跳槽的原因,以下内容采取对话形式展开:

————————————————————————————————————————————————————————————————————————————

Q:hello,老哥,您是从EA直接跳过去的吗?我有接到猎头邀请,问我是否考虑上海EA。
A:是的,EA挺好的,很正规。

Q:是什么原因去跳槽呢?
A:待遇更好,鹰角的产品已经做起来了,并且在扩张阶段。相比上海EA,鹰角产品更挣钱,也更肯投钱在员工身上。

Q:讲真我还没听过过这家公司,不过我看鹰角公司主页,说是大部分来自谷歌、无极黑的员工,所以我想看一家公司是否值得去,肯定有它的闪光点,耀眼到超过自己当前岗位的价值和意义。
A:《明日方舟》可以了解下,从趋利的角度讲,明日方舟首月5亿流水,现在差不多每月1亿,而之前在EA的项目每月1千万,并且腾讯拿大头。还有员工培训这点,今年的UWA开发者大会,鹰角买了20多张票给员工去参加,EA一般每年1-2张,今年1张,当然这也和EA主要用自研引擎有关。但其实EA也有的,比如买GDC各种视频,就是离用到生产还有点距离。

阅读全文 »

今天我看完了《八佰》这部抗日电影,感触很深,在此记录我的一些心理感受。

印象最深的是国军和日军打到白热化阶段时,日军的凿墙部队顶着钢板,扔手榴弹被弹开,中国军人不得不身体绑上炸弹,跳下去和日军同归于尽。这与《金陵十三钗》里中国军人以人数排成一列无限接近装甲车上让最后一个士兵在死前滚到装甲车的车轮子底下炸毁装甲车方法类似。

我庆幸我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没有战争,父母健在,按时上下班。然而,屈辱的历史不应该被遗忘。

我记得我有个同事,去年去日本旅游,当地的日本人扔背地里叫他“支那人”,即使没有被叫成“支那猪”,但听着仍然叫人很不爽。区区的弹丸之国,还没有中国一个省大,为什么能如此嚣张?我想这部电影貌似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这部电影的另一个我喜欢的点就是真实,越长大越想看到真实。

阅读全文 »